[ 行业] 轻轨呼啸,3号线穿城而过。
南起渝北区西南部,北至巴南区西北部,作为全球运输效率最高、单线运营里程最长、地形条件最复杂的跨座式单轨线路,3号线穿过长江、嘉陵江,连接起巴南区、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北部新城区,也见证着重庆这座以汽车工业为支柱的城市的荣光与梦想。
重庆以工业立市,是一座典型的重工业城市。而汽车产业则是重庆工业的重中之重,是重庆经济的支柱之一。
与21世纪经济报道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拟)将于年底发布。该报告从去年的10个城市扩充为15个城市,既包括四大超一线城市,也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完善的一二线城市,既有国内老牌的汽车生产基地,也有进入新赛道的新兴城市。报告的核心数据也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等产业端数据,扩充了新能源汽车城市消费能力、消费潜力、消费特征、消费保障等等更多消费端数据。
在推出《武汉:落寞与追赶,“中国车谷”如何跃升“智能车谷”》、《北京:上半场“电”力不足、下半场换道先行》、《上海:中国汽车“引擎”决战智能化》、《广州:千亿“汽车之城”发力万亿“智车之城”》、《成都:网红城市瞄准“汽车+”》、《合肥:“新能源汽车之都”养成记》、《杭州:互联网第一城“佛系”竞逐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左手比亚迪,右手华为 深圳剑指“世界一流汽车城”》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商业地理》第九站走进西南汽车产业重镇——重庆。
从2009年开始,乘着中国汽车产业飞跃式增长的势头,重庆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重庆汽车的产销规模从2009年的118.65万辆,到2015年已经增长至304.51万辆,成为全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基地。
2016年,重庆创造了一个巅峰时刻,汽车产量达到315.62万辆,位列全国第一。就在同年,重庆市全年GDP以10.7%的增幅领跑。
也正是因为这组亮眼的成绩单,重庆被塑造成中国的“底特律”。
不过,好景不长,此后的几年里,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重庆汽车产业遭遇断崖式下滑。
自2018年以来,随着长安旗下合资品牌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销量下滑、长安铃木退出中国,北汽银翔因资金链紧张而被迫停产,力帆集团则迎来破产重整,重庆汽车产量逐年下滑。
在2019年,重庆汽车产量一度跌至138.3万辆的低谷。
此刻,“东方底特律”已经不再是重庆汽车工业引以为傲的名片,而转型,也迫在眉睫。
在重庆传统制造业转型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被认为是转型升级的两大关键。
2018年12月,重庆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大力提升汽车产业产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水平,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壮大共享汽车等应用市场,实现产业发展动能转换。
多年来传统汽车发展留下的基础、完备的供应链体系,是重庆汽车工业的优势。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转型和发展,重庆在新能源汽车的多个板块上均有布局。在纯电、混动领域,重庆有长安新能源、赛力斯;在增程式方面有金康新能源;在商用纯电领域有上汽红岩、五洲龙;在氢燃料电池方面则有庆铃;在换电领域,吉利与力帆科技共同成立重庆睿蓝汽车。
然而,从影响力上来看,与上海的特斯拉、合肥的蔚来、广州的小鹏、深圳的比亚迪相比,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缺少一张能够打得出手的“王牌”。
『阿维塔11(参数|询价)』
虽然,自2021年以来,重庆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长安汽车,正加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阿维塔科技与长安新能源先后开启战略融资,引入外部投资者;与华为牵手后,赛力斯正在被更多的消费者认识。
不过,重庆想要更大力度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单纯依靠现有的传统车企转型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更加积极地拥抱变化,吸引或打造具有潜力的新造车企业。
“围绕汽车、电子信息这两个共有的支柱产业,今年,川渝两地经信部门联合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并有战略计划在推动。所以在这方面的发展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希望大家来重庆试一试。”2021年6月,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招商投资局局长周青表示,“如果还不来重庆可能就会后悔,就像买房子、买股票一样,好股票会越涨越厉害,现在不买就会后悔。”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底特律”的标签正在逐渐淡化,重庆汽车工业迎来转折,将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不过,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认为,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城市,重庆汽车产业一直存在着“大而不强”的窘境——单车价值不高、品牌影响力不足;同时,重庆也没有像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一样,引入新造车公司投资项目,而是在原有汽车工业基础上,依靠传统车企的转型;而在智能化领域,重庆与率先起跑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相比,目前也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速奔跑。
而从“东方底特律”驶向万亿智能汽车城,重庆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长安深蓝SL03』
■传统汽车工业换道起跑
近年来,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汽车产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作为全球汽车工业重镇的底特律早已开始在没落中寻求转型;与此同时,中国赢来了“换道超车”机遇,政策走在产业前面,产业走在市场前面。
对于重庆而言,打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卡位赛”,不仅关乎重庆制造业乃至工业经济的根基和命脉,更事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格局和进程,是城市未来核心竞争的关键所在。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重镇,重庆也正在阵痛中寻求转型。
2019年8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发布,其中提到要大力提升汽车产业产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水平,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壮大共享汽车等应用市场,实现产业发展动能转换。
2021年发布的《重庆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全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量、产值年均增速超过6%,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汽车产销量的比重达到20%以上,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占全市汽车产销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建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在全国的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政策与资金的加持下,转型效果立竿见影。自2018年以来,两江新区共实施了近170个汽车大数据智能化改造项目,财政补贴2.6亿元、撬动企业资金近26亿元,并建成数字化车间29个、智能工厂7个。
在整车高端化方面,力争到2025年,培育2个至3个国际知名的智能网联新能源自主汽车品牌。
此外,根据《打造全国一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重庆将新建车路协同道路超过1000公里,累计启动超过500公里智慧高速建设,建成换电站超过200座,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5万辆等。200座换电站主要集中在重庆主城区域。每座换电站每天至少可服务100台换电车辆,建成后具备2万辆换电车型的服务能力。
在氢燃料领域,在今年6月15日发布的《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中明确提出建设成渝氢走廊,开展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到2025年规模达到1500辆,建设多种类型加氢站30座。
新能源之外,重庆也将智能网联作为全新的城市标签。
重庆市作为西部第一个、全国第四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正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示范城市、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三大应用场景建设。
尤其是在智能化建设方面,重庆已建成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以及国内首个5G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基地,并于2018年3月在国内较早启动了自动驾驶汽车开放道路测试。
2018年3月,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出台自动驾驶路测相关管理规范的城市;一个月后,重庆市向相关企业颁发了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牌照,第一批8张牌照中,百度作为唯一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拿下一席,重庆本土车企长安汽车收获两张,一汽、吉利、广汽、东风以及福田各得一张。
相比之前已经发放自动驾驶测试号牌的北京、上海、武汉等地,重庆显得更为特殊,重庆覆盖全球85%以上交通场景及环境,除了高速环路、长隧道、坡道、弯道、桥梁、林荫道等,还有“3D城市”“5D立交”这样的独特资源,是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不可多得的“全能型考场”。
截至目前,重庆已划定永川区40条道路合计80.69公里、高新区20条道路合计36.07公里,共计116.76公里道路作为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有超过27辆测试车辆获得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牌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永川区率先开放全无人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运营区域面积为30平方公里,运营车辆有5台,覆盖商业中心、学校、住宅区等。
政策驱动下,重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也已初步构建。长安、赛力斯之外,吉利也在重庆两江新区部署了高端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将投资约70亿元,生产高端电动品牌极星Polestar系列车型,计划年产能2.5万辆。
除此之外,北斗星通、恩智浦、中科创达、云从科技、华域视觉等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IT企业与重庆车企展开合作。比亚迪刀片电池工厂、赣锋锂业、吉利动力电池工厂以及长安软件、黑芝麻等汽车软件企业在此齐聚。
这使得重庆具备了西部地区最为完整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今年8月,重庆市政府又印发了《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进一步明确了重庆汽车工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重庆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智能网联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10%以上;2030年,建成世界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新能源车保有量低,山城人民偏爱SUV
作为我国汽车工业重镇,重庆是典型的汽车生产基地,尽管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量不断增加,但当地新能源汽车消费并不旺盛。
截至2022年6月底,重庆市汽车保有约564万辆,在全国各个城市中排名第3,仅次于北京和成都。不过,重庆市汽车千人保有量175辆,与苏州、北京等保有量较大的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这也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道路交通和城市整体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等多方面的元素密切相关。
从地理环境来看,重庆地区多山,地形起伏较大,特殊的地理特征以及30年不禁“摩”的政策,摩托车成为居民日常交通工具,促成重庆摩托车保有量高达200余万辆。
从人口规模来看,2021年,重庆常住人口3212.43万人,常住人口位列全国第一,尽管重庆汽车保有量不低,但汽车千人保有量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汽车消费能力不足。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3元,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98元。
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根据平台数据分析,重庆新能源消费关注指数0.88,重庆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注程度属于“比较关注”,但不及杭州、郑州、苏州等城市,且低于成都的0.93;新能源消费购买指数0.71,新能源购买偏好度处于中上水平,高于成都的0.59。
截至2022年上半年,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7万辆,新能源汽车千人保有量5辆,低于于全国平均水平(7辆)和成都的15辆,在15个样本城市中排名最低。
从重庆市民新能源汽车消费特征来看,重庆市新能源销售品牌以中国品牌和新势力品牌为主,合计占比达92%。
其中,中国品牌占比仅有58%,低于全国水平(66%);同时造车新势力品牌占比(34%)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其中特斯拉中国贡献最高,小鹏、理想、合众也进入销量TOP10。
从销量排名来看,厂商在重庆的销量断层严重、市场集中度高。比亚迪一骑绝尘,以13703辆的总销量远远高于第二名特斯拉中国的5391辆,而长安、小鹏、理想等排名3-10的企业上半年累计销量均不足5千辆。
从车身形式来看,重庆新能源用户更偏好SUV,占比47%,高于全国水平;紧凑型SUV与中型SUV最受山城人民喜爱,合计占比超过35%。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普及,今年上半年,重庆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都在提升。
2022年上半年重庆市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8万辆,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七,同比上涨15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4%,较2021年同期的渗透率8%已有显著提升,且高于全国22%的渗透率水平。
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趋势和未来的销量空间也让更多经销商积极涌入。根据经销商信息数据统计,重庆共866家经销商,仅次于武汉、上海、北京,位于全国第四,其中新能源经销商渗透率92%,略高于全国89%的新能源经销商覆盖率。
当然,这也离不开近年来重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2018年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2018—2022年)》,从充电基础设施到改善使用环境再到公共领域新能源车型替代三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
其中,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计划到2022年,全市建成公用快充桩超过4000个,公用快充桩单枪功率不低于60千瓦;在市内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进行优化方面,新能源汽车在路内停车位以及收费停车场免收停车费,并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费用给予补贴;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每车每年还有50元的车联网通讯流量费补助。
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公共充电站2080座、换电站69座、充电桩4.99万个,全市车桩比达到2.75:1,实现38个区县全覆盖,建成“一环十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较好地满足了电动汽车出行需求。
到2025年底,重庆将建成充电桩超过24万个,其中公共快充桩3万个,建成换电站200座,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问界M5』
当小米落地北京,上海手握特斯拉,广州重仓小鹏,合肥拿下蔚来,杭州押注零跑……“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角逐战役早已打响。面对波涛汹涌的新能源汽车浪潮,重庆也并未缺位。
9月18日,赛力斯问界新能源汽车升级项目落户两江新区,预计将于2023年四季度完成建设投产,规划年产能超70万辆,将是全球范围内产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基地之一;10天后的9月28日,重庆两江新区再次与长安汽车签署合作协议,长安科技项目和长线智能项目正式落户两江新区,项目计划投入285亿。
而锚定“构建万亿级汽车产业”和“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双重目标,重庆能否重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智能汽车高地?时间会给出答案。(文/研究院)
欢迎扫描二维码,搜索并关注研究院更多专业报告!